• <nav id="m6i4u"><optgroup id="m6i4u"></optgroup></nav>
  • 中國森林碳匯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

    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人口增長、能源資源的過度開發使用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森林大面積砍伐等原因均造成了空氣中溫室氣體劇增,全球氣候發生變化。

    氣候變化會對全球自然和生物系統造成破壞。雖然當前氣候變化可能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氣溫上升、降水變化和極端天氣的增加,如2010年俄羅斯森林大火、2019年澳大利亞叢林大火等。

    所謂碳中和就是將中國的排放通過其他的減排形式進行中和,意味著從2020年到2060年這40年間,中國的碳排放要從目前每年的近百億噸降低到“近零”排放。

    中國實現“碳中和”基本上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碳減排,比如節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等。二是增加碳匯,也就是能夠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空氣中的碳濃度,通過發展固碳技術或者生物碳匯。比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植樹造林等增加對溫室氣體的固定。另外,生物具備強大的固碳潛力,因此有效開發生物固碳可以成為緩解氣候變化舉措的補充。

    氣候變化是全球各國應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森林碳匯在緩解氣候變化中應發揮其作用,因此全球應共同努力發展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另外中國當前既需要繼續推進經濟發展,也需要在氣候變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森林是一項生態資本,同時也是一項經濟資本,因此森林碳匯對中國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森林生態系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時也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其發展必然會受到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影響。

    碳中和背景下林業碳匯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森林碳匯因較為直觀從而受到較多的關注,而海洋生物、植物由于存在不確定性,其碳匯功能往往被忽視。森林在管理狀況良好的狀態下能夠吸收并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每一單位森林在特定時間內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即為森林碳匯。但若對森林管理不善,森林也有可能會成為一項碳排放源。森林作為陸地上較大的生態系統,其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成為碳源還是成為碳匯取決于管理者是否用心經營管理。

    另外,對于森林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發展林業碳匯除了栽種樹木的成本之外,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成本支出,同時還會有林業產品產出的收益,該舉措也有利于經濟落后地區的發展。因此在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開發生物自身的固碳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當重視森林碳匯的發展和管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報告指出,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占地球面積的30%,預測到2030年,全球碳匯能力將達到27.5億噸二氧化碳/年(預測結果區間為12.7億噸~42.3億噸二氧化碳/年)?!度蛏仲Y源評估2020》顯示2010~2020年間中國的森林年均凈增長量達到190萬公頃,森林面積年均凈增長為全球前列。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中國森林覆蓋率接近23%,實現了連續30年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的“雙增長”。

    但是,目前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森林資源仍然相對不足,且各個地區分布不均,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因此當前必須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進行生態系統的修復。另外,森林碳匯在發揮應對氣候變化作用的同時成本較小,也不會對當前的發展模式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中國早已將森林碳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戰略規劃。

    隨著氣候變化問題的逐漸顯現,各個國家開始重視對森林碳匯的發展和管理,澳大利亞、英國、美國、韓國、新西蘭、巴西等國家都有正在實施或正在開發的林業碳匯項目。各個國家的碳匯政策主要是基于《京都議定書》的確立和碳交易體系這一政策工具來實現,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初次在國際氣候變化協議中承認森林碳匯對應對氣候變化的作用,并要求簽署方加強對森林可持續發展的經營和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之后的《巴厘島路線圖》將REDD(即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列入氣候變化協議中,加號代表應在原先的基礎上保持和增加森林碳匯。

    美國明確制定森林業主參與碳匯交易辦法,規定林主必須經營森林碳匯項目。但由于美國政府氣候變化政策的變動,其碳匯政策尚未明確,克林頓政府持有較為積極的碳匯政策立場,并嘗試構建相應的碳匯機制。在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成為其中的締約國,并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的承諾,主張通過碳匯市場交易的手段實現減排目標。

    然而,到了布什政府時期,對氣候變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并且公開反對《京都議定書》,認為其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奧巴馬政府時期積極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加快與各國之間的氣候談判與合作。再到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從各個時期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態度可以看出,美國氣候政策或是碳匯相關政策并不明朗。相反歐盟國家對待氣候變化的政策一直處于較為積極的狀態。歐盟積極推動《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和生效,在2005年歐盟成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成員國之間可以使用清潔發展機制,其中森林碳匯是清潔發展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大利亞政府2014年7月廢除碳稅、實施減排基金后,大量林業碳匯項目成為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主力軍。巴西積極推進森林碳匯發展,明確指出需要關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再造林以增加碳匯,希望能夠減少毀林造成的碳排放。目前國際上各國對森林碳匯的政策主要基于氣候變化政策的制定,并未有較為明確的關于發展森林碳匯的政策。

    中國2004年開始森林碳匯試點項目,并在2007年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明確了森林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地位,之后在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提出要大力發展森林碳匯。在國際會議的承諾和目標激勵下,中國各項碳匯林項目開始深入推進。2010年8月,成立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增加森林碳匯,標志著中國發展林業碳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組織實施了多個碳中和林項目,并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完成碳匯林面積達120多萬畝。

    除此之外,中國一些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也積極參與森林碳匯項目,促進生態系統恢復。如中國綠色基金會和螞蟻金服的“螞蟻森林”項目、諾華制藥的“川西南林業碳匯”項目等?!笆濉逼陂g,中國開展和推進各項造林、綠化等項目,并將其與扶貧相結合,成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同時推進扶貧和國土綠化行動。

    需要創新森林碳匯商業模式

    由于之前缺乏碳中和的共識,森林碳匯商業模式相對有限,滿足今后碳中和要求,需要更多創新。當前對于森林碳匯的交易一般都是基于核算認證后的林業碳匯項目開展,核準該項目的碳減排份額多少,再根據份額的單價進行出售。目前被英國BP集團收購部分股份的美國大碳減排開發商Finite Carbon,通過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種植樹林的費用,獲取碳排放配額,然后將配額向造成污染的企業出售。因此如果企業需要林業碳匯額度,可以通過向Finite Carbon公司購買額度,對于樹木的種植、碳匯項目的開發認證都由Finite Carbon公司完成。

    Finite Carbon是北美領先的森林碳補償交易開發商和供應商,致力于向業界提供高質量的森林抵消項目和開發服務。森林土地所有者作為公司項目的合作伙伴,所有項目發行風險和費用都由Finite Carbon公司進行承擔,當項目成功注冊并獲取碳排放額度后,公司通過出售該排放額度可以獲取項目收益。目前該公司在全美共有49個森林項目,超過300萬英畝的可耕林,包括從阿巴拉契亞山脈到阿拉斯加沿海地區的每個地區和主要森林類型。2013年11月,Finite Carbon開發并注冊了加利福尼亞州碳匯林抵銷碳排放項目(Downeast Lakes Farm Cove Community Forest)。截至目前,公司項目已經完成7960萬的碳抵消額度的供應,并向土地所有者交付了超過5億美元。

    中國也有類似的森林碳匯項目開發商,如中國農林低碳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碳匯林科技有限公司等。通過對森林進行開發,或對低產林改造,實現較大的人工造林面積,新生林即產生相應碳匯價值,在對森林碳匯項目進行認證后,每年所遞增的碳匯指標即可在全國碳匯交易市場平臺進行交易,從而實現經營收益。

    5.jpg

    當前中國森林碳匯交易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不同地區的碳匯交易各有不同,根據相關資料梳理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

    一是當地林業局與投資公司合作開發森林碳匯項目并在碳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例如,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是中國大的國有林區,與相關投資公司合作已完成多次林業碳匯交易。

    二是建立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農戶可以直接獲取相關收益。如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主辦的臨安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通過華東林權交易所平臺購買農戶森林經營的碳匯,農戶可直接獲得經營森林的收益。在該交易體系下,個人也可以購買碳匯額度來抵消個人產生的碳排放。

    三是企業自行購買認購碳匯林,如貴州電網公司直接向擁有林地的農戶認購碳匯樹木3.6萬株,按照每棵樹每年3元的碳匯價格,購買資金也是直接到達農戶手中。

    除此之外,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向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直接出售林業碳匯項目,目前已交付了基于碳核證標準的林業碳匯,核證減排量共計25.46萬噸。還有國際合作開發的森林碳匯項目,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與瑞士諾華集團以及大自然保護協會共同開發林業碳匯項目,該項目是目前四川省大的林業碳匯項目。

    如何更好地發揮森林碳匯的作用

    中國森林碳匯的發展對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森林是重要的經濟資產和環境資產,作為林業產品可以產生經濟價值,作為生物可以固定二氧化碳,除此之外生物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發展林業可以為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帶來經濟收入,同時在碳交易市場的平臺上,林業通過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貢獻實現其經濟價值。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森林碳匯的作用,有如下主要建議:

    林區分區管理可以充分實現森林的經濟和生態功能,可以劃定林區的一部分用于森林產品、生物能源和其他生產活動;另一部分作為碳匯林加以保護,以實現收益大化,在環境治理中應充分考慮森林碳匯。中國森林破壞已經得到重視,不會再犧牲森林資源為代價來發展農業。進一步,政府應充分重視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將林業納入緩解氣候變化的戰略規劃中。

    其次,需要探索可以商業化發展的森林經營模式。中國林業經營模式目前主要包括單戶經營、聯合經營和股份合作經營等模式。應根據資源特點、市場風險和經濟收益等因素選擇不同的生產經營模式,在選擇經營模式時以經濟效益大化為目標。在碳中和背景下,林業發展需要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隨著森林資源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對林業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林業十三五規劃”提出了要加強林業生態資源的科學經營等要求,推動林業發展商業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如何推動林業經營模式的改革,有學者提出需要根據中國林業的特點,分為國有林區、平原綠化區、防護林區、城市林業和自然保護區五大類別分別制定經營模式。其中平原綠化區、防護林區、城市林業和自然保護區主要是實現林業的環境效益,是不能以經濟效益為經營目標的。

    國有林區需要實現林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平衡發展,應制定和采用森林多效益主導利用的林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模式。對于實現林業的經濟效益,有些企業將森林資源進行集約化利用,以自然資源的經營和維護為中間目標對商業模式進行變革,從初傳統的林木產品銷售,到目前形成從種苗培育、林木種植、林產品加工到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的林業一體化商業模式,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2.jpg

    推進森林碳匯的發展并有效發揮森林固碳能力的經濟效益,需要構建完備有效的碳交易市場平臺。中國在2011年形成了七個碳交易試點城市,之后在2017年開始構建全國碳交易市場,需要進行碳減排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情況選取節能技術進行減排,或是在碳交易市場上購買配額來抵消自身的排放量。碳市場的建立給碳排放超標的企業更加靈活的應對機制,同時給森林碳匯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平臺。

    森林作為一個有效固碳的生態系統,其生態價值也需要市場平臺來實現其經濟價值,可以避免亂砍濫伐、占用林業用地發展農業的現象。碳市場能夠更有效實現森林生態價值,對其生態服務功能進行有效價值補償。

    所以,林業的經濟效益包含林產品的效益和碳匯實現的經濟效益兩方面,其發展的商業模式選擇需要充分考慮森林碳匯的開發。林業的分區管理或許是實現該目標的有效方式,在林區設立專門的碳匯林和生產林,基于不同林區的經營目標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充分發揮林業的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

    (作者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主營區域:
    賀州市屹立林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于賀州林木種植,賀州林業規劃,賀州林業設計, 歡迎來電咨詢! 網站地圖
    賀州林木種植

    電話:15878441000

    地址: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平安西路113-1號

    ICP備案號:桂ICP備2021009424號 技術支持:優圣互聯

    掃一掃

    了解最近動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本
  • <nav id="m6i4u"><optgroup id="m6i4u"></optgroup></nav>